“雪域星光”之西藏的茶文化
提到西藏,你會想起什么?是皚皚雪山?是淳樸的牧民?是大昭寺前成排磕頭、誦經的人?還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類茶館?
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像西藏人民那樣喜歡飲茶,飲茶已經成為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西藏飲茶歷史非常久遠。據史籍記載,西漢時期蜀地與西南夷地(即是今之四川甘孜、木里和阿壩)形成茶市。西蜀的商人于秦漢之時已與康藏高原東部莋都夷、牦牛夷等有著物資交換關系,以蜀中之茶換取莋馬、牦牛等。漢武帝建元年間,唐蒙開南夷道,通往夜郎,司馬相如趁勢開通耶、莋等西夷之路,被稱之為牦牛道,牛幫沱茶道。后來又被稱之為茶馬古道。
關于內地的茶葉如何流入西藏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。吐蕃第36代贊普都松芒波杰得了一場重病,當時吐蕃沒有精通醫學的醫生,他只能注意飲食行動,加以調理。當贊普都松芒波杰安心靜養之時,王宮屋頂的欄桿角上,飛來一只以前沒有見過的美麗的小鳥,口中銜著一根樹枝,枝上有幾片葉子,在屋頂上婉轉啼叫。贊普都松芒波杰派人將小鳥銜來的樹枝取來放到臥榻之上。他發現這是一種以前沒有見過的樹,隨手摘下樹葉的尖稍放入口中品嘗其味,覺得清香。命人將樹葉加水煮沸,成為上好飲料。于是贊普都松芒波杰召集眾大臣及百姓尋找這種樹木。有位大臣發現吐蕃邊境的漢地有一片密林,他心想,那邊的密林之中,必定有這樣的樹木??墒敲芰诌呌袟l大河,渡不過去。于是就有了“魚王顯現,引路過河”“母鹿幫助馱茶至西藏”“國王飲茶治愈疾病”的故事。
吐蕃王朝前期西藏本部茶葉食用范圍只限于王室貴族之中,到了吐蕃王朝中期則擴展到僧人之中,就與內地和尚入藏弘法有著密切關系。內地飲茶之習最早傳入康藏是因地緣關系之便所致,后傳入衛藏是與政治文化背景有關,傳入青海地區是發展經濟貿易之產物。
茶葉傳入西藏后,成為了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西藏人民創造了適合于所處環境的不同方式、不同營養、不同功效的飲茶方法,如熬清茶、熬茶汁、制熟茶等。同時也創造了各式各樣精美的,具有民族特色的茶具和制茶技術。
銅壺
木雕鑲銀茶碗
木雕鑲銀茶碗
銅茶壺
西藏茶文化的形成及發展的意義不僅僅是單一的文化現象,而是蘊涵著漢藏民族的文化融合;西藏地方與中央王朝的政治關系;青藏高原與中原內地的經濟交往的淵源歷史。
漢藏民族在長期的茶葉貿易中,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誼,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統一。自唐代以來茶葉經濟貿易是漢藏政治聯系的重要紐帶,對維護祖國統一起到積極作用。同時對各民族間經濟互通互補,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版權所有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。 保留所有權利。 京ICP備06045333號-1
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580號